2月26日晚,备受瞩目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《胡瑗》在江苏卫视首播,引起轰动。
胡瑗先生是如皋历史长河中最为闪耀的一颗明星,是我国著名的理学先驱、思想家和教育家,其著作也是我馆重点馆藏文献之一,欢迎大家走进图书馆来领略“安定先生”的风采。
馆 藏 推 荐
▲《胡瑗》剧照
胡瑗,字翼之,出生于江苏如皋(北宋时期属于泰州海陵),因祖籍陕西安定堡,世称“安定先生”。他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,摒弃六朝隋唐以来重词藻、轻义理的学风,提出“明体达用”,实施“分斋教学”,并以儒学经义解释《易经》,是“宋学”和“宋明理学”发展史上的开山人物之一。
《洪范口义》共2卷。北宋胡瑗口授。此书既以《口义》为名,很有可能亦由其弟子因其传授而成。《洪范》为《尚书》篇名,洪即大;范也即法、规范。胡瑷撰写此书,专以发明天人合一之旨,也即汉人所谓的“天人感应”。书中经文之下,分载说解之辞,先后贯彻,条理整齐,颇有系统,非如杂记、语录之类。其说解重在阐明经义。颇为平易实在。此书为宋代专说《洪范》第一家,对研究宋代《尚书》学及理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《周易口义》共12卷。由北宋胡瑗口授。据记载仁宗皇帝在位时,胡瑗受命主讲太学,每日为千余士子讲授《周易》,其弟子天隐遂记其师说,编成此书。故名口义。
《周易口义》认为变易之道,天人之理也。以天道而言,则阴阳变易而成万物,寒暑变易而成四时,日月变易而成昼夜;以人道而言,则得变易而成吉凶,情伪变易而成利害,君子小人变易而成治乱。以教授人们修身养性治国的方法,所说不杂释、道,仅在于倡明儒理。开宋代以来以义理说《易》的先河,尤为理学家所认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