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,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。重阳又名“重九”,因古人认为“九”为阳数之极,九九相重,即为重阳,且“九”与“久”谐音,寓意着长长久久、健康长寿。

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;到了魏晋时期,有了重阳节赏菊、饮酒的习俗;至唐代,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。明清时期,每逢重阳节,皇帝都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,以畅秋志,民间也兴起了“辞青”的习俗。1989年起,重阳节又被赋予尊老、敬老的新内涵,成为连接古今、承载情感的重要节日,菊花则成为这一节令的代表。

秋寒渐起,百花凋零,唯有菊花迎霜怒放,因此被称作“长寿花”“延寿客”,象征坚贞与高洁。自晋代陶渊明写下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名句以来,菊花便与隐逸、坚守相连,成为文人寄情之物,被赋予了正直高洁、傲霜自立的内涵。

历代文人雅士以诗文歌咏菊花,赋予其深厚的人文内涵。屈原以“夕餐秋菊之落英”寓托志向;黄巢以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的昂扬气势抒发豪情。菊花不仅是诗中之物,更是画中之魂。它始终以多姿多彩的形象,成为艺术家抒情寄怀的重要题材。诗与画相互辉映,使菊花的形象在中华文化中历久弥新。

重阳时节,赏菊、咏菊已不仅是一种节令活动,更是精神品格与审美追求的体现。值此重阳节来临之际,我们特别策划了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——历代名家菊花诗画作品展”,愿观者在观展过程中感受这一传统意象的永恒魅力,体味文明传承中历久弥新的生命情怀。


01封面02前言03重阳节简介04重阳节习俗0506菊花的文化价值07诗词中的菊花-先秦时期、魏晋南北朝时期08诗词-隋唐时期09101112诗词-宋元时期131415诗词-明清时期161718诗词-近现代时期19画作中的菊花-两宋时期2021画作-明清时期222324252627画作-近现代时期282930结语